中国板栗篇

栗属植物简介

栗是壳斗科(Fagaceae)栗属(Castanea Mill.)植物乔木或灌木总称,大约有8至9种,原生于北半球温带地区,大部分种类为10-40米高的落叶乔木,只有少数是灌木。树皮有沟裂,单叶,长椭圆状或披针状,10-30厘米长,4-10厘米宽,多有羽状平行侧脉,边缘有刺毛状齿。雌雄同株,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,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。果实为坚果,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,总苞直径为5-11厘米,一个总苞内有1-7个坚果。

栗属植物分布于亚洲、欧洲南部及其以东地区、非洲北部、北美东部,近些年,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引种,进行商品栽培。根据正式命名,自然分布于亚洲的有4种,包括3个中国原生种,即中国板栗(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)、锥栗(Castanea henryi Rehder&Wilson)、茅栗(Castanea Seguinii Miller),另外一个分布于日本,即日本栗(Castanea crenata von Siebold & Zuccarini);美洲有2种,美洲栗(Castanea dentate (Marsh.)Brokh.)和美洲榛果栗(Castanea pumila Mill.);欧洲有1种,即欧洲栗(Castanea sativa Mill.)。目前世界经济栽培的食用栗中,以中国板栗、欧洲栗、日本栗为主,锥栗也有部分栽培。

微观识板栗

介绍板栗各个部位的微观、细节图片,包括显微图片、植物组织切片等。

世界栗属植物

 

中国栗(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)

在我国26个省区广泛分布,以河北、山东、湖北等地最多,品种数量达300个以上,总产量170万吨左右,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总和,占世界总产量的84%,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种。

日本栗(Castanea crenata von Siebold & Zuccarini)

分布范围包括日本、朝鲜、韩国,果实较大,底座大,涩皮不易剥离,品种数量100个左右。我国的丹东栗也属于日本栗品系,产量约3万吨。

欧洲栗(Castanea sativa Mill.)

主要分布于意大利、法国、土耳其、葡萄牙和西班牙,品种数量250个以上,产量约7万吨。分为普通栗子(chestnut)和玛隆(Marroni)两类,其中玛隆涩皮易剥、品质优良,是高档蜜饯等加工品的主要原料。欧洲栗材质致密、干性强,是欧洲产栗国重要硬木来源。

美洲栗(Castanea dentate (Marsh.)Brokh.

主要分布在北美洲,树体高大,以材用为主,也有一定数量的坚果生产,总苞较小,涩皮薄,个头小,对胴枯病抗性很差。1904年发现的板栗胴枯病,不到10年就传遍美国各州,使80%的栗树毁灭。

美洲榛果栗(Castanea pumila Mill.)

分布于北美洲,属矮生品种,雌雄花序离生,每总苞内仅有一枚坚果,曾做为抗栗疫病育种材料使用。

锥栗(Castanea henryi Rehder&Wilson)

分布于秦岭以南广大亚热带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及山区,浙江南部至福建北部一带是集中产区,已经开始经济栽培。

茅栗(Castanea Seguinii Miller)

分布于秦岭、大别山南端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丘陵地区,坚果商品价值不大,多作为薪炭林使用。

中国板栗种群分布

 

根据《中国果树志·板栗卷》记载,我国板栗品种在300个以上,在全国26个省、市、区,从海拔50m以下的冲积平原到海拔2800m的山地均有分布,经济栽培范围北到辽宁凤城,南至海南岛,西起甘肃、陕西,东到浙江、福建沿海。按地域生态划分为两大生态种群:北方生态种群(主指华北地带品种群)和南方生态种群(主指长江流域品种群)。根据栗产区的气候土壤条件、栽培方式、人工选择方向以及品种性状特性的因素,大体划分为6个地方品种群。

华北品种群

主要分布于燕山山脉及太行山山脉与黄河古道之间的河北、山东、河南及江苏北部地区,产区集中,栽培面积大、产量多、品质优,在国内板栗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主要特点是坚果小,平均粒重一般不超过10g;果实品质优良,糯性强,含糖量高,果深褐色,富有光泽,毛茸少,主要用于炒食。主栽品种有燕山早丰、燕山魁栗、燕山短枝、替码珍珠、燕红、怀九、红光、红栗、金丰、石丰、华光、烟泉、信阳大板栗、确山红油栗、豫罗红等70多个品种。

长江流域品种群

主要分布于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长江流域。主要特点是品种数量多(约100余个),大多为大果型品种,平均粒重在15g以上,含糖量较低,果皮色泽暗淡,果实含糖量低,偏粳性,多半适于菜用。主栽品种有九家种、焦扎、青扎、处暑红,大红袍、迟栗子、叶里藏、大红栗、浅刺大板栗、深刺大板栗等。

西北品种群

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陕西南部、四川北部、湖北西北部和河南的西部等地。主要特点是多为小果型品种,平均粒重在8g左右,果面密布长茸毛,多呈浅褐色,光泽暗淡,肉质偏糯性,香甜,适于炒食。主栽品种有明拣栗、灰拣栗、镇安大板栗等不足20个。

东南品种群

主要分布于浙江和江西的东南部,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的东南大部及湖南中部各产区。主要特点是坚果中等大,平均粒重在13.5克,含糖量低,淀粉和含水量高,肉质偏粳性,色泽暗淡,毛茸较多,果实品质差异较大。主栽品种有它栗、上光栗、魁栗、毛板红等70余个。

西南品种群

主要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西北部与湖南西部。主要特点是实生繁殖,单株间变异幅度大。坚果小,平均粒重8g左右,果实含糖量偏低,肉质细腻,果面色泽深,少光泽,茸毛较多。主栽品种有油板栗、中秋栗,早板栗、浅刺栗、特早熟等。

东北品种群

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及吉林的南部,集中产地为丹东的宽甸、凤城地区。主要特点是日本栗与板栗混交,果形较大,涩皮不易剥离,味淡,多以糖水板栗的形式出口。主栽品种有辽丹61号、辽丹24号、辽油10号、辽油15号、辽油23号以及叶里藏、近和、银叶、方座等丹东栗品种。